评语
管理学院,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主动对接行业及产业需求,从专业调整改革入手,优化专业结构,并从“强化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和“国际化”三方面突出专业建设特色,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管理学院始终坚持以创新引领为动力,以内涵发展为路径,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和个性化培养为核心,从专业调整改革入手,不断推进开放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重点突出“强化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和“国际化”三个特色,努力建造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人才基地”和“地方智库”。
一、凝练比较优势,促进应用型专业精准寻位
学院根据所在区域、对接行业、产业特点和要素禀赋,遵循“两权相利取其重、两权相害取其轻”的原则形成比较优势,指导应用型专业精准定位并制定专业的发展规划,提升应用型专业竞争力。巩固和扩大应用型专业的比较优势,加强与经济社会和产业转型升级动态联动,随地区要素禀赋变化相应调整与优化,与区域其他应用型高校专业错位发展,在与高等教育多方利益相关者合作与竞争中精准寻位,努力打造“一专业、一特色”。工商管理将创新创业教育贯通教学全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岗位普适转向对接“猎头”行业;物流管理专业发展从港口物流转向汽车和商贸物流;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面向轻工产业进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建设。
管理学院转型会议
二、强化实践,明晰专业内涵发展路径
学院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大连市物流协会、大连市人力资源行业协会、大连网商协会和大连盛万唐食品行业协会定点的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对接。近年来通过行业协会合作,与5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长期稳定实习基地,为基地提供专场招聘会,建设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个。
聘请实践导师及实习双选会
学院抓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发展机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同时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学科发展为支撑,加快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扩大国际合作,探索跨越发展,集中优势资源形成专业创新链的体系化设计。
实训实践基地
三、创新推进,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探索“双主体”联合培养企业需要人才,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任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共同担任授课教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重点推进博士化和“双师双能工程”,促进专业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对接;学生在学院实习双选会企业实习得到认可,实行实训学分顶替制度;高度重视产教融合项目,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5项。
学院打通专业选修课程平台,设立统一的选修方向,打造“一专业(Major)、多方向(Minor)”的选修方向课程,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和国际商务等课程群。按照“能力本位”理念加强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实施行业真实或仿真项目模拟体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
管理学院承办/自办竞赛项目
管理学院重视顶层设计,及时抓住专业转型发展的机遇,确立了准确清晰的办学定位和特色;重视以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与效果。
荣誉获奖